“八通”为您解读2022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
一、法定继承的概念与特征
法定继承,顾名思义,是指按照法律规定,根据继承人范围、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继承方式。当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时,法定继承便成为主要的继承途径。它仅适用于被继承人的亲属,因此也被称为家庭继承。
我国的法定继承具有以下特征:
- 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,即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、婚姻或收养关系。
- 法定继承人范围、顺序、份额及分配原则等,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更改。
二、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,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如下:
- 第一顺序:配偶、子女、父母。
- 第二顺序: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规定,丧偶儿媳对公婆、丧偶女婿对岳父母,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,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。
这一顺序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:
-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。
-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。
- 近亲属间共同生活的密切程度和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生前的扶持关系。
在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中,他们具有优先权。当没有第一顺序人或第一顺序人全部放弃继承时,第二顺序的继承人方可继承。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,法律地位平等,除非有法律规定或约定,否则应均等获得遗产。
三、总结
遗产继承分为第一顺位和第二顺位继承。第一顺位继承人在位时,第二顺位继承人无权继承。但当第一顺位继承人不存在时,第二顺位继承人可继承。同一顺位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平等的,不分彼此。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清晰的解答。如有需要,欢迎咨询北京八通律所的专业律师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广东众孝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“八通”为您解读2022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